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·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!    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 忘记密码     加入收藏    设为首页
您的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综合资讯 -> 杜村乡的合作社为何这样火
杜村乡的合作社为何这样火
时间:1970-01-01 08:00:00来源:作者:过客
    农民专业合作社,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。安泽县杜村乡以“一村一品”“一乡一业”为主攻方向,将农民增收的目光,锁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转型跨越的载体上,探索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、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,有效地破解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的难题。

  安泽县杜村乡,一个地处太岳山南麓、仅有6000口人的农业乡镇,就有5000多人“闹腾”起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。靠“一村一品”和“一乡一业”,祖祖辈辈从“土里刨食”的山里人,终于将“两条沟、三面坡”换了新颜,年人均纯收入提前实现翻番。这里的合作社因何“火爆”?3月5日,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。

  “杜村乡现象”农民增收的“焦点区域”

  2008年,杜村乡返乡农民工李先根,不甘心继续种粮卖粮,开始谋划养鸡专业合作社。但启动资金、繁琐的审批手续等一系列问题,令这位庄稼汉仰天长叹。乡党委、乡政府因势利导,大力扶持,帮其顺利起步。

  受李先根创业的启发,杜村乡将农民增收的目光,锁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转型跨越的载体上。他们坚持以“一村一品”“一乡一业”为主攻方向,按照“长抓畜、快养禽、合作富裕新杜村”的调产思路,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。据统计,目前,该乡合作社蛋鸡数量达50万只,鹌鹑数量达52万只,肉鸭年饲养量达100万只,生猪养殖总量突破1万头。靠合作社的专业化养殖和种植业,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前实现翻番,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尤其是桑曲村,自2008年创办合作社以来,年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奇迹般地突破1万元。

  杜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军突起,使得当地探索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。东唐村借着第二轮新农村建设的机遇,从县上扶持款中拿出40万元,作为流动资金提供给鑫来福肉鸭养殖合作社,集体抽取20%的利润,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。同时,该村又以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,每年每亩地可为集体创收600元。

  如今,杜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,千家万户从家庭生产积极走向联合经营。目前,该乡合作社、生产基地、示范产业,已成为周边地区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积极要求参与的 “焦点区域”。合作社不断拓展覆盖面,基地逐渐壮大规模,产业逐步集聚,“一村一品”“一乡一业”日渐形成,农业生产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。

  “领头雁”效应合作社的新引擎

  农民专业合作社,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,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功能引领督促、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。杜村乡按照“引导不主导,扶持不代替,帮忙不包办,服务不干预”的原则,实行“党支部引领产业,党员引领创业,干部领班合作社”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建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,为合作社组建、规范、发展打造新引擎。

  郭庄创业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,是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林茂创办的,2009年见效后,村民纷纷加入,由最初的2户发展到现在的12户。去年,该合作社的6个蛋鸡棚实现纯利润120万元;今年,又增加了3个棚,存栏蛋鸡均超过10万只。据李林茂介绍,该村年产鸡蛋1500余吨,实现产值1000万元,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。

  搭建党员创业引领平台,全面提升党员创业扶助工作水平,进一步发挥党员带头创业、带领群众创业的先锋模范作用,有力地推动全民创业氛围的形成。在此基础上,杜村乡要求村干部联系创业能人,积极引导创业能人向党组织靠拢。同时,鼓励党员创业能手联系农户,带动周边农户创业,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。鑫来福肉鸭养殖合作社是在党支部书记郝爱忠、村委会主任解广明的带动下组建起来的。该合作社遵循“双引领”发展思路,力求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实现“双突破”。规模养殖户已达到8户,其中党员户3户,年纯收入79.2万元。

  “领头雁”效应,迅速产生裂变。在“党员+能人”效应的带动下,金叶、成云等高起点、高标准的种植、养殖合作社先后成立。目前,12个行政村实现了合作社全覆盖,成为太岳山首屈一指的养殖基地。

  “契约化”管理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

  杜村乡农民养殖合作社实行了 “五统一”,即统一购苗、统一购买饲料、统一进行技术服务、统一资金协调、统一出售。这种经营模式,彻底化解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,增强了市场竞争力。更重要的是,解决了农户生产分散性、盲目性的问题,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、标准化,提高了产品质量,也改变了农民的弱势地位,提高了农民的谈判能力,降低了经营成本。安泰养猪合作社领班人杨根生自信地告诉记者:“虽说投资了百万元,但养殖规模大,生产标准高,还获得了与文水"大象集团"的合作,而且收购价格、饲料、技术、防疫都统一。”

  将“契约化”引入合作社规范化建设,重点在组织形式、内部运行机制、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处理,及合作社与各种组织、合作社与社员、社员与社员等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方面采用契约机制。如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和制度,合理设置组织机构、成员股金结构,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等。目前,东唐村鑫来福肉鸭养殖合作社、郭庄创业养鸡合作社已立足实际规范管理,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,并先后进入各级示范社行列。在桑曲欣富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,财务管理制度、民主管理制度、收益分配制度、畜禽养殖免疫程序等重要制度和技术都上墙公示,管理透明,技术共享。

  同时,在资金管理上,所有合作社实行个人申请贷款,合作社统一管理资金,单户核算,不搞单户结算。这种运行模式,彻底解决了资金投机性的问题,落实了专款专用。

  职能转变从“司令员”到“服务员”

  杜村乡党委、乡政府在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过程中,引导不主导,支持不包办,不当“司令员”,当好“服务员”。在合作社创建之初,乡包村干部积极帮助领办人,联系考察河南汤阴县、山西文水等地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,为合作社牵线搭桥。同时,在设施建设、环境整治、资金协调、技术服务上,给予合作社充分支持。仅去年,各金融机构累计为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。协调各村,通过实施土地流转置换,解决好合作社修建中的用地难。小李村的王涛等5个外出打工青年农民,在乡村领导协调下,置换了场地,规划了养殖区,成立了阳光养猪专业合作社。

  “操农民心、办农民事、说农民话、富农民家”,在杜村乡政府干部这一服务宗旨下,该乡合作社的发展已形成 “大合唱”,农业、劳动、工会等部门整合培训资源,让各种培训有效衔接。仅去年,该乡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7次,培训人数达400余人次。在每个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同时,开展科技对接工程,统一技术培训。如今,合作社里的养殖户,几乎个个都成了养殖“专家”。

  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破解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的难题。乡党委书记魏金平深有感触地说: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转变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,也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战场。”

对本文的评论

评论

验 证 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表  情:
内  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