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·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!    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 忘记密码     加入收藏    设为首页
您的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综合资讯 -> 泽州:“一村一品”催得百花齐放
泽州:“一村一品”催得百花齐放
时间:1970-01-01 08:00:00来源:作者:过客
    不久前,笔者在泽州县大箕镇南坪村李晋明养猪场采访时,恰遇李家人正和商贩将一头头猪过磅、装车、点钞。“养一头猪,能赚1000块钱左右。我们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特色村,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几乎都靠养猪致了富。”李晋明乐呵呵地说。在泽州县,像南坪这样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,叫响叫亮了“一村一品”,也让老百姓“品”出了好滋味。

  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“一村一品”发展思路,泽州县规划了“五大基地”,号召广大农民建蔬菜园、打养殖牌、发菌类财、走产业路,走出了一条具有泽州地域特色的产业新路。

  “五大基地”构建发展框架泽州县委书记崔守安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泽州是个农业大县,没有农民的富裕,就谈不上全县的富裕。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,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,而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。我们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、特色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,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、干果经济林、食用菌、有机种植、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,实现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。”

  按照这一思路,该县积极整合县域传统产业优势资源,围绕特色抓产业,围绕产业强龙头,围绕龙头建基地,围绕基地带农户,强力推进特色农业生产,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,本着“宜种则种、宜养则养、集中连片”的原则,规划了“五大基地”:以丹河沿线为主,建设北义城、高都两乡镇14个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;以环城高速和长河流域为主,建立畜禽养殖基地;以南部山区为主,在犁川、李寨、南岭、柳树口等乡镇建立干果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;以南村镇“泽地萃”为龙头,在南村镇、大阳镇、巴公镇、李寨乡等乡镇建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;以“彤康”公司为中心,在高都、李寨、山河、柳口等7个纯农业山区乡镇建立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。

  为了确保工作落实,该县“一村一品”领导组确立了73个示范村,通过政策扶持、资金倾斜、项目帮扶等措施,在每个示范村发展了一个主导产业。截至目前,该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余个,注册资金5亿元,入社社员1.2万人,带动农户2万余户。

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为了加快发展 “一村一品”,泽州县大力提倡鼓励龙头企业、专业大户、种养能手、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,倡导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产业化管理模式,通过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,打造特色品牌,促进农民增收。

  高都镇以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龙头,带动北街村及周边村庄500余农户参与种植、加工,年销售“卧龙山”牌甜糯玉米1200吨,实现销售收入960万元。去年,北街村单靠玉米种植一项,人均收入达4000元。“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,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,每天有干不完的活,挣不完的钱。”北街村民李炉喜深有感触。

  无独有偶。在南村镇陈庄村—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晋城市“泽地萃”绿农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示范园里,一排排蓝瓦白壁的洁净厂房拔地而起。公司董事长申永乐介绍,这里的工厂化工作间约5米高,每个工作间均放置8层培养架,每间约摆放2.3万袋。这里一年四季均可生产,年消化玉米芯、麸皮、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5500余吨,年产金针菇2000吨,产值2300余万元,年利润600万元,安排当地劳动力180余人。今年,“泽地萃”又与晋城市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联手,建起占地约200亩的杏鲍菇生产园,眼下各类机器正在调试,国庆节后正式投产,可再安排600余人就业。

  为了给全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,泽州县积极牵线搭桥。一年来,共组团参加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、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、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10余次,先后签订了6个农业合作项目,总金额8.94亿元。其中,泽州县“双丰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韩国青绿园实业签约的总投资8930万元、年产9000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,为全市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迈出了“从无到有”的一步。

  目前,在泽州县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。其中,“彤康”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“513”工程重点龙头企业,晋宏、伊健等8家企业入选晋城市龙头企业。这些企业共带动基地10.8万亩,带动农户5.8万余户,年转化农产品10.6万吨。与此同时,全县73个专业村共认定无公害产品48个、有机产品11个,初步建成了小杂粮、蔬菜、食用菌、有机农产品、蚕桑、畜牧等9个农业产业链条,涌现出“巴公”牌大葱、“盘松”牌蜂蜜、“卧龙山”牌甜糯玉米、“寿山”牌蔬菜等一批特色名牌产品。

  特色产业鼓起百姓钱袋笔者在泽州广大农村采访时,听到村民们谈的最多的一个新词是“一村一品”。

  “过去俺村都是按照老传统种菜,小打小闹,不成气候,现在入了合作社,社长请来技术员作指导,何时打虫,何时追肥,何时集体上市,什么都不用愁了。”北义城镇河底村寿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社员任福喜兴高采烈地说。

  在高都镇泊南村的大棚蔬菜园,村党支部书记田国富说,村里种大棚蔬菜的农户,平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。

  泽州县南村镇的“鑫瑞泰”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团瑞是全省有名的“养羊大王”。他采取“合作社+养殖场+农户”的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,由合作社引进优种母羊,经选育后与有饲养能力和条件的农户签订养殖合同,将选定的基础母羊无偿承包给农户。合作社对承包户进行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防疫、统一饲料配方、统一人工授精、统一回收羔羊。南村镇峪口村农民孔凯元于2009年6月从“鑫瑞泰”合作社领回50只母羊和30只波尔山羊,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。目前,赵团瑞的合作社共与3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协议,放出1000余只羊,带动养殖户300余户,年增加农民收入700余万元。

  截至目前,该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2个,年总收入近3亿元。合作社成立后,农民在用工、用地、参与种植和产品价格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,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,交易环节大大减少,交易成本大幅降低,农民收入明显增加。既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“统”不了、国家“揽”不了、单个农户又干不了的问题,又带动了产业发展,促进了 “一村一品”产业的形成,成为拉动农民增收最突出的经济增长点。

  县长常广智说,作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,泽州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要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,以“一村一品、一县一业”为抓手,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大突破工程,精心打造强县富民的新亮点,让村村有特色产业,户户有致富门路,力争到“十二五”末,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,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%以上,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转变。

  “南岭的核桃,泊南村的菜,北街的玉米真不赖;南坪村的猪、青杨掌的羊、陈庄的金针菇实在香……”这段顺口溜,真切地道出了泽州县大力实施“一村一品”后老百姓的喜悦。

>>相关信息
对本文的评论

评论

验 证 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表  情:
内  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