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·中国政府类农业百强网站!     用户名: 密码: 注册 忘记密码     加入收藏    设为首页
您的当前位置: >首页 -> 地方要闻 -> 新农村建设五化在农家的“正安模式”
新农村建设五化在农家的“正安模式”
时间:1970-01-01 08:00:00来源:作者:李永
    隆冬时节,正安依旧春意浓浓。
    在和溪镇大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,记者看到整洁清爽的街道两旁,是葱葱郁郁的绿化树,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路灯,一幢幢新颖别致的“黔北民居”小楼错落有致。从打开的门窗里可以看见农户的家中富足而殷实,他们真实的笑容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幸福。农家书屋、老年活动中心、文化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不远处的山脚下,有长势正旺的茶园,有新建的加工厂,有精品水果园.……再往远处望去,依山而建、临水而立、错落有致的新房掩隐在绿树丛中……
    大坎村的变化,令村民引以为豪,到正安视察工作的省长赵克志也赞叹不已。然而,令正安引以为豪的是:作为一个国家扶贫重点县,象大坎村这样的新农村,全县数不胜数。 推进农村沼气化,促进环境生态化——实现“美在农家”     正安的新农村建设,始于2002年的“三治二推一倡导”活动。针对当时农村的现状,正安提出了“治愚变智、治穷变富、治脏变净,推进科技兴农、推进生态平衡,倡导文明新风”的创建活动。然而,全县农村因畜禽喂养的传统习惯、粪便利用处理的传统方法、农民生产劳动量大等原因,导致脏乱差的现象无法根本杜绝。通过多方的考察、学习、比较,正安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: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,以“四在农家”为载体,并提出了“一步跨越三十年、实现农村沼气化”的奋斗目标。通过沼气池建设配套实施改厕、改厨、改圈、改院,从根本上解决“柴草乱垛、粪土乱堆、垃圾乱倒、污水乱泼、畜禽乱跑”等易反弹的问题,有效治理了农村“脏、乱、差”现象,增强了农民卫生意识、环保意识,实现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。截止目前,全县共建设沼气池8万多口,提前30年实现沼气化县,全县70%以上的农户使用上沼气清洁能源。据测算统计,8万口沼气池建设增加了森林覆盖率4.17个百分点,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近2亿元。
    创建过程中,始终坚持规划先行,不断优化村庄布局。按照依山顺势、聚散相宜的原则,努力做到不推山、不填塘、不占田、不砍树,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的保护,全面推广体现正安特色的小青瓦、坡屋面、穿斗枋、白粉墙、转角楼、小灰砖“黔北民居”建设,并引导农户实现庭院经济发展和环境绿化美化,建设生态型住居,力求体现依山傍水、错落有致、精巧别致、林果环绕的创建效果,2009年、2010年创建了207省道沿线土坪至安场100余里的文明生态长廊。同时,将整脏治乱与创建相结合,通过农村“清洁能源”及环保工程建设,建设农村村寨排污系统、垃圾处理系统、田间废品回收池、安装太阳能路灯、环保杀虫灯等工程,推进环境净化、美化建设。捆绑“一事一议”等项目,统筹利用资源,进行村组进寨路、连户路硬化、建花园花池、房前屋后绿化、硬化、美化等建设,达到环境生态化的目标。2009年、2010年创建了207省道沿线土坪至安场100余里的文明生态长廊。
    生态环境的改善,使正安县2010年3月获得“中国绿色名县”称号,在全国生态县创建中,正安有4个乡镇获得国家环保部“全国环境优美乡镇”命名。 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——实现“富在农家”     正安的各级领导干部有一个切身的体会: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愿非常强烈,积极性也非常高,可是经济的拮据又使他们步履艰难,而政府又不可能包揽。要建设新农村,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”是基础。而要打好这个基础,推进农业产业化是重要的途径。
    “十一五”期间,正安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实施了“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工程”和“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攻坚工程”,与“四在农家”创建同步推进。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工程重点突出“一池三改”,即实施好沼气池建设和改水、改路、改土工程,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实现人与资源、环境的协调发展。基地建设攻坚工程突出抓好“八大基地建设”,抓好“八个一十”工程,即:烤烟10万亩、白茶10万亩、核桃10万亩、野木瓜10万亩、方竹笋10万亩、大鲵10万尾、肉牛10万头、肉羊10万只。
    经过努力,正安县培育了土坪镇、安场镇瓜果蔬菜产业示范区,乐俭乡、和溪镇白茶产业示范区,新州镇、杨兴乡野木瓜产业示范区,格林镇、俭坪乡核桃产业示范区,新州镇、庙塘镇方竹笋产业示范区,班竹乡、桴焉乡烤烟、养殖示范区。
    据调研,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平均水平,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,为“四在农家”创建持续深入创建提供了不竭动力。 推进住居社区化、服务一体化——实现“学在农家、乐在农家”     正安把“四在农家”创建中的黔北民居建设和乡镇集镇建设相结合,推动了乡镇集镇化建设进程。共有班竹乡、庙塘镇、小雅镇、新州镇、中观镇等13个乡镇共建设农村社区化创建点58个,共建黔北民居3500间,解决近4000多户20000多农村人口向乡镇集镇、乡场、村所在地和新建社区转移,实现了住居社区化。
有了象城镇一样的生活环境,能不能象城镇居民一样享受便捷的政务、文化服务,成为新村居民担心的问题。正安在创建中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、社会事业建设与创建工作相结合,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    在政务服务方面,正安设立了自上而下的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、点,形成了集“窗口服务、约时定点到村组服务、村组干部流动服务、村级轮流座班接待服务、定期集中代办服务”为一体的服务平台。建立了“党务政务一信通”服务网络,设立了党员服务岗、代理服务窗口、信访说事室、纠纷调解室、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等工作载体。“服务中心真是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,以前需要到镇里才能办的事,现在到村里就可以办了。”采访中,和溪镇桑坝村60多岁的吴大爷告诉记者。
    在文化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,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充分利用“农家书屋”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、农村远程教育网络、宣传学习栏,为农民群众打造方便、舒适的学习场所。同时,充分利用各种节庆、民族传统节日及农闲时间,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集普法宣传、科技知识、优良传统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活动,大力开展“送电影下乡”、“送戏下乡”活动,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。2006年以来,全县各乡镇及各创建点共举办各种农村文化活动1100余场次,参与群众20万人次以上,县城民族器乐队、农村戏曲表演队伍已初具规模。大力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、“文明信用户”、“好儿女”、“好婆媳”、“好夫妻”、“致富能手”等评选活动,提升了农村文明进程。
    “在新农村建设中,我们将按照‘四好一新’(建设好的队伍、培育好的产业、营造好的乡风、打造好的环境、造就新型农民)的要求,努力实现贯彻落实政策好、让群众对生活充满信心,实现城乡环境好、让群众生活过得舒心,民生事业保障好、让群众生活过得安心,实现城乡风气好、让群众生活得放心,牢记宗旨服务好、让群众生活得顺心的‘五好五心’目标。”正安县委书记韦圣福说。陈鹏 李昌亮
对本文的评论

评论

验 证 码: 点击我更换图片
表  情:
内  容: